離開了船屋葡國餐廳,我們決定搭乘公車前往議事亭前地,打算來個簡單的澳門文化遺產巡禮。來到了議事亭前地,原本以為星期一這種上班日,遊客應該不多,沒想到廣場前依舊擠滿的遊客,更讓人意外的是廣場前的新年裝飾正在拆除中,地上亂成一團,完全沒有旅遊書中乾淨清爽的廣場景致。我邊走邊碎碎念著「給我浪漫異國風的議事亭前地啦!」。


雖然拍不到清幽的議事亭前地,附近熱鬧的街景搭配著周遭特色獨具的建築也算是別有一番趣味。繼續往前走,我們來到了玫瑰堂,玫瑰堂創建於1587年,由於早期的教堂是用樟木板搭建而成,當地居民又稱它為板樟堂。目前的教堂建築則有近兩百年的歷史,外型看起來相當優雅。教堂旁的二樓有個聖物寶庫,裡面珍藏了許多澳門天主教的珍貴聖器文物,相當值得一訪。


玫瑰堂前的板樟堂前地有個小小的休息區供遊客休息。沒幾分鐘的時間,Angus就和坐在一旁的小朋友玩了起來,弟弟還很大方的把手中的紅包給Angus,看得弟弟的媽咪心驚驚呢!


離開了板樟堂前地,我們接著沿著骨董街往上走,準備再次前往大三巴。大三巴牌坊是聖保祿教堂的前壁遺跡,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。因為屢遭大火肆虐,教堂幾乎付之一炬,目前僅存正面的立壁,也成為澳門的地標之一。


從大三巴一旁的階梯往上走,可以前往大砲台的山頂。往山頂的路上,風景還不錯,一路上還有不少當地人悠閒地在公園內休息或看報紙,感覺還真是愜意。往大砲台的路走來比想像中還要費力,還好Angus這次的表現得很不錯,全程自己走,讓我們省了不少力氣。


大砲台建於1616年,原本是耶穌會為了保護聖保祿教士而興建的,因此大砲台又稱為聖保祿砲台,後來由澳門政府接管成了軍事防禦系統。來到大砲台看著斑駁的牆面果真可以感受到砲台的悠久歷史。


繼續往砲台公園走去,儘管一整排的大鋼砲還是雄踞四方,不過廣場前已經是綠草如茵,古木參天的景緻。在高約57米的大砲台山上,還可以遠眺澳門的全景,無論是新口岸的熱鬧賭場還是靠海的媽閣下環區都盡收眼底,這種登高望遠的感覺還真是舒服。


砲台公園內還有個澳門博物館,可惜造訪當日適逢週一休館,否則透過博物館的詳細介紹,應該是個輕鬆了解澳門歷史與文化的好方法吧。


離開了大砲台和大三巴牌坊,我們來到了位於議事亭前地旁的仁慈堂大樓。仁慈堂是由賈尼勞主教於1569年所創立的,是澳門第一所慈善機構。仁慈堂大樓有著白色外牆,呈現出新古典主義風格,整棟建築看起來優雅而寧靜,和仁慈堂救人為懷的形象十分吻合。


仁慈堂博物館的入口在大樓旁有著歐式風格的幽靜小巷內。從入口處往二樓方向走去便可抵達。博物館的門票是澳門幣$5,工作人員還送了我們一張賈尼勞主教的照片和相關介紹做為紀念。博物館內展示著許多珍貴的收藏品,工作人員十分熱心地用著廣東話為我們解說,並要我們多拍點照片留作紀念。


除了館內的收藏外,工作人員還為我們解說著仁慈堂大樓的建築歷史與特色。工作人員表示,二樓外廊的部分並不是一開就有的,而是在一百多年前增建而成,看起來十分典雅又有特色。


離開仁慈堂大樓,這次的文化遺產巡禮也差不多該告一段落,雖然還有不少景點還沒有造訪,不過礙於時間的關係,只能留點遺憾並期待著下回有機會再訪了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ck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