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東波希米亞的Litomyšl開車來到北摩拉維亞的Olomouc(歐羅默克)約莫90分鐘的車程,沿途都是寬敞的道路,景色宜人,開起來相當平穩。抵達Olomouc後,迎接我們的是個晴朗無比的好天氣,讓我們直呼幸運。既然老天爺這麼挺我們,那當然得要好好把握囉。
Olomouc曾經是摩拉維亞地區的首府,1641年因瑞典軍隊攻佔,才將首府遷徙至布爾諾。美麗的Olomouc同時也是摩拉維亞區域的宗教中心,18世紀時更提升為大主教區,宗教地位十分崇高。
城內有個捷克第二古老的大學,我們住的旅館旁就是校舍之一,也因為這樣,讓這座歷史古城充滿了活力,也洋溢著青春的氣息。
把車子停在旅館外的石板路後,一身輕裝的我們決定先前往景點十分集中的霍爾尼廣場(Horní náměstí),隔天上午再到另一頭的溫瑟斯拉斯廣場走走。
霍爾尼廣場又稱為上廣場,廣場周圍有許多歷史古蹟與建築,是Olomouc最熱鬧的區域。廣場上最著名的景點莫過於三位一體紀念柱,巴洛克風格的紀念柱在1754年完工,高約35公尺,底層是個小教堂,是中歐地區最大規模的紀念柱。紀念柱在2000年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。
紀念柱的外觀由18個聖人與12門徒的雕像所組成,最上層的聖母升天雕像則是由青銅雕刻而成,整個紀念柱呈現出和諧自然的風格,遠遠望去十分壯麗。
廣場中央的大型建築是市政廳,市政廳建於1378年,歷經多次的改建,成為現在的規模。Olomouc的遊客中心就設在市政廳的一樓,除了旅遊諮詢還兼賣紀念品,是個可以小逛的地方。
在市政廳北邊的牆面上有個機械式的天文鐘,每個整點都會報時一次。這座天文鐘是在15世紀時所打造,1950年代改裝成現在的模樣。天文鐘上原本的聖人雕塑與畫像,在共產時期改成了勞工階級和科學家等人物,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價值。
這座天文鐘造型樸素簡單,規模小巧,和Olomouc帶給我們的城市印象十分類似,也和布拉格天文鐘帶給我們的視覺效果與震撼感截然不同。
廣場上有座相當特別的Olomouc主要觀光景點的立體銅雕,幾個著名的景點都雕刻得栩栩如生。透過這個立體圖可以讓遊客掌握住各大景點的地理位置,是個充滿巧思與創意的設計呢。
除了三位一體紀念柱外,舊城區內還保留了六座巴洛克風格的羅馬主題噴泉,也是當地獨特的景觀。霍爾尼廣場上就有兩座,一座是大力神-海力克斯噴泉。噴泉象徵大力神保護Olomouc,抵抗七頭水怪的攻擊。另外一座凱撒噴泉,是Olomouc城內最大的噴泉,描繪出Olomouc的傳奇創始者-凱撒的主要形象。
除了巴洛克風格的噴泉外,廣場上還有座現代化噴泉。噴泉的雕像是依照古希臘神話所創作的,故事性十足,很受遊客,尤其是小朋友們的歡迎和喜愛。
國定假日的霍爾尼廣場沒有熙來攘往的人潮,讓我們不禁好奇著"捷克人都跑哪去了呀?"。不過也因為如此,氣氛顯得格外悠閒,在這裡散步感覺真的很舒服。除了美麗的建築吸引我們的目光外,耳邊還不時傳來街頭藝人的音樂演出,讓我們忍不住駐足欣賞。
正當我們發現街頭賣藝的大學生除了吉他和木笛外,還會拉奏小提琴時,我的反應不是繼續留下來欣賞,而是趕緊飛奔回去旅館,拿著Angus那把跟著我們飛行數千哩,音準也已經跑了數千哩遠的小提琴,來請這兩位多才多藝的大學生幫我們調音。旅行途中,能遇到這樣的新鮮事,對我們來說還真的是個有趣的經驗呀。
離開了上廣場,我們順路到有下廣場之稱的道尼廣場(Dolní náměstí)走走。下廣場比起上廣場的確迷你許多,地標之一的瑪莉亞紀念柱因為維修而被施工鷹架包圍著,還有部分歷史建物也在維修中,整體景觀稍微凌亂了些。不過在這個廣場上,我們又找到了一座於1683年完工的巴洛克風格噴泉,主要描述的是希臘羅馬神話中的海神-海王星。
逛完了兩個廣場,天色也已經開始昏暗。位於山丘上的溫瑟斯拉斯廣場,就留待隔天一早再來好好遊逛囉。晚安囉~美麗的Olomouc。